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三章 雷海宗讲魏、晋、南北朝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出:“时谷贱人饥,流殣不绝,由百姓单贫,役调深刻。”(《晋书·简文三子·会稽王道子传》)

    南北分局

    汉人渡江是出于不得已,野心较大的人总希望不久能恢复中原。东晋初年,在门阀士族忙于建立江南小朝廷的时候,著名将领祖逖毅然率军北伐。他率领旧部数百人过江。他中流击楫而誓说:“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,有如大江!”其辞色壮烈,众皆慨叹。

    同时统治集团内的人实际上没有真正收复失地的能力,即或收复也没有继续保持的把握,并且一般的人也没有再回中原的意志。正当祖逖抓紧练兵,准备进军河北时,朝廷反而派戴渊为都督指挥祖逖,并扼制祖逖后路。祖逖眼见北伐功亏一篑,忧愤成疾,病死军中。

    同时北方外族中的野心家却希望能克服长江的天险而吞并整个中国,但这也是时势所不许。从太元三年(公元378年)起,前秦开始发动对东晋的进攻,占领了梁、益二州。尽管当时前秦国内民族矛盾仍然很严重,但苻坚企图一举统一全国。苻坚自认为兵强马壮,企图“投鞭断流”。不过,他没有充分估计到前秦内部尖锐的民族矛盾和东晋的军事实力,结果在淝水之战后换得个“风声鹤唳”的下场。苻坚退回北方后,北方重新分裂。

    自此,南北分立的局面渐渐确定,在很长时段内无从打破。

    江南虽未受胡蹄践踏,但两千年来以中原为政治文化重心的古典中国至此已成过去。然而在此后二百年间的南北分裂、胡华对立、梵汉合流的黑暗中,却孕育着一个新的中国。

    南北朝

    南北互诋

    南北并立的二百余年间,双方都以正统自居。北朝的根据是地理的线索,认为中原旧地足以代表中国文化的正统,所以就呼南朝为岛夷。南朝的根据是历史的与种族的线索,认为自己是纯粹的汉人与汉人的正统政府,所以就呼北朝为索虏。

    南朝

    南朝篡乱相继,二百年间政治始终未上轨道,政治社会一般的情形也非常混乱。东晋将领刘裕灭亡东晋建立刘宋,刘裕、刘义隆在位期间,刘宋尚有生气,不过刘宋末期,皇室兄弟间相互残杀,政治一度混乱。在此期间,南兖州刺史萧道成趁乱灭宋,建立齐。南齐的命运与刘宋相若,开国之主尚能控制局面,此后南齐皇室间的相互残杀更甚于宋末。

    永元三年(公元501年),宗室雍州刺史萧衍自襄阳起兵攻占建康,次年称帝,建立梁朝。梁武帝萧衍在位四十八年,他统治的晚期迷信佛教,大兴寺庙,甚至以皇帝之身出家为僧,而让大臣们花巨资赎他还俗。糊涂的萧衍妄想北朝叛将侯景能够助他北伐中原,结果反被侯景乘机围困于台城活活饿死。待到陈霸先建立陈朝,南朝与北朝的差距进一步拉大,陈朝的疆域是南朝中最小的。

    当时,只有商业似乎还有相当的发展。南方商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,是非官方的草市的出现。当时,建康城除了城内官立的大市、北市、东市、宫市等以外,沿着秦淮河东北岸一线,又有备置官市征税的大市及十余所小市。这些小市也就是草市,是一种因商业发展而自然兴起的交易市场。随着商业的发展,长途贩运趋于活跃。江南江河纵横,水运也随之发达。

    但南朝有它历史上的作为,就是将长江流域完全汉化。南迁侨人中的士大夫,代表一种特殊的势力,可说是南方的征服者,正如胡人是中原的征服者一样。南土虽从春秋时代以后就开始与中国同化,但这种同化的过程直到魏晋时代仍未完成。历代中原移殖的人与南土汉化的人虽已占多数,生熟的蛮人仍有他们自己的地盘,风俗习惯仍保留原始的状态。南迁的中原人士带有殖民的性质,与本地的汉人恐怕已不免冲突,与族类不同文化幼稚的蛮夷当然势不两立,蛮人因而时常暴动反抗。汉人虽然衰弱,但对付蛮人还无大的困难。到南北朝的末期,虽然江汉一带的蛮夷问题尚未完全解决,但一部分的蛮人却已汉化,蛮人的部分土地也被汉人占领。

    北朝

    北朝最大的特点就是有种族的分别,最少在初期胡主汉奴的情形很明显,到末期也没有完全消灭。至于政治,虽较南朝或者略为健全,然而大致也未上轨道,如北魏前期实际上实行的是一种“胡汉杂糅”的政治制度,有“胡汉分治”的色彩。政治社会一般的情形也与南朝同样的混乱。淝水之战后,鲜卑拓跋部酋长拓跋珪重新纠集部众,于公元389年[5]恢复代国,不久,改国号魏,史称北魏。北魏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孝文帝死后,北魏日趋衰落。朝政混乱之时,大将尔朱荣率军攻占洛阳,掌控朝政,史称河阴事变。他在河阴将北魏幼主和胡太后沉入黄河溺毙,杀死大臣两千余人。后北魏分裂为东魏、西魏,而东、西魏的命运与南朝各政权有很大相似性,经过一个个的宫廷剧变和兄弟相残,东、西魏又相继被北齐、北周等取代。但北朝对农业社会土地分配的基本问题有比较周密的计划,不似南朝的自由放任。北魏开始所实行的均田制,为北朝各代所沿袭和发展。直到隋唐,其与土地有关的制度设计都与均田制有很大关系。

    胡主汉奴的北朝也有它的作为,就是使胡人汉化。当时中原————最少中原的一部分————恐怕已退化到半野蛮的状态,以致连孔子都变成巫人求福的工具。胡人汉化的初步工作就是由代北迁都洛中。中原文化退步,数百年来受胡蹄蹂躏最烈的并州边地恐怕更退化到难以设想的地步。所以北朝若要完全汉化,非向南迁都不可。但保守派的旧族故老极力反对,最后迁都的计划也不得不略为缓和妥协。迁都之外,官制、姓氏、宗教典礼、婚制,也都汉化。孝文帝鼓励胡汉联婚,禁绝北语,废除胡服。孝文帝本人几乎变成一个儒生式的皇帝,而最能说明胡人汉化的就是两族的通谱连宗。

    门阀

    自三国时代建立了九品中正的制度,富贵贫贱的分别渐渐形成望族寒门的阶级。乱世的流浪人多投身到富贵之家以求保护,自由平民通过投靠、赐予等途径降为大族豪强的依附民;奴隶解放,一般也不是直接解放为自由平民,而是解放为依附民,通常被称做客。依附民代替了自由平民和奴隶,成为突出的社会阶层。阶级的分别因而越发显著。到南北朝时代门阀的制度可说完全成立。门阀的一种表现就是士庶不通婚姻,并且不只南朝如此,北朝也有同样的制度。第二种表现就是望族的谱学发达。第三种表现就是风水的信仰大盛,这可说是保障士族永为士族的方法。第四种表现就是士族阶级中出现“谀墓文”的时髦。

    南北消长与混一

    南北对立的二百余年间,大致南朝比较衰弱,有时甚至遭北朝的轻视嘲笑。刘宋虽有所谓的“元嘉北伐”,不过换得了“仓皇北顾”的结果。梁武帝妄想借侯景之力收复失地,更是被侯景困死。北朝除称南朝为“岛夷”外,由于北朝兵力比南朝强大,因此北朝诸政权的皇帝都没有将南朝放在眼里。

    北朝的劲敌却在远北的塞外。现在北朝反成了中国文化的保护者,抵抗外边的北族不使内侵。经过汉以后外族的陆续南徙与西晋以下的大批南闯,长城必已破烂不堪。长此以往,中原必将循环不已地受新外族的蹂躏,最后的结果甚至可使中原完全野蛮化。为使中原安定,容已经进来的外族一个休息与汉化的机会,北朝非重修长城不可。北魏初期,大军南下作战时,柔然的骑兵经常侵入北魏境内。为防备柔然等北方民族的入侵,太平真君七年(公元446年)六月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调发司、幽、定、冀四州十万人在东起上谷(今北京延庆),西至今山西河曲一带大规模修筑边防工程,后在北方边界成立六大边防军镇,史称“六镇”。

    在二百年的南北消长中,南朝的领土大致日渐缩小。时机成熟之后,北朝把南朝吞并,天下又归一统。

    新宗教之酝酿与成熟

    新宗教之酝酿

    南北朝二百余年间是佛教渐渐酝酿成为中国的新宗教的时期。西僧开始有系统地介绍佛经,中国僧人也开始远往印度去研究佛理,并大批地运回佛经。

    来自西域的鸠摩罗什是当时闻名遐迩的高僧,影响很大。他译出约三百卷佛经,“辞义通明,至今沙门共所祖习”(《魏书·释老志》)。法显是中国僧人西行的代表。后秦时,法显从长安出发,经敦煌,渡流沙,逾葱岭,长途跋涉,终于到达天竺。他克服种种困难,学习梵语梵文,抄写佛教经律,又到师子国(今斯里兰卡)求经。历时十五年,他才从海路回到祖国,译出所获经典百余万言,并且把自己的见闻写成《佛国记》一书。

    中印文化交流最盛的时期,除佛教之外,各种所谓外道也间或流传到中国。

    佛教地位日高,因而时常与政治势力发生冲突。但政治的势力并不能阻止佛教的发展,释子中也不乏不顾性命而护法的人。

    辩教

    在佛教发展的过程中,总有一个鬼影紧紧随着它,这就是道教。道教对佛教一方面模仿,一方面攻击,它自己始终没有一个真正独立的灵魂。

    这个怪现象可说是中国对外来文化势力所起的一种自然反应。佛教当初势力微弱,中国的态度几乎完全是放任的。但到南北朝时佛教已发展到一个不可侮的程度,至此传统文化方才感到威胁,因而开始反攻。反攻最厉的就是道家,同时自王充以后大盛的怀疑主义与自然主义也加入排外的阵营。

    生活在魏晋时期的杨泉用他的元气说去解释人的形神关系,他说:“人含气而生,精尽而死。死犹澌也,灭也。譬如火焉,薪尽而火灭,则无光矣。故灭火之余无遗炎矣,人死之后无余魂矣。”刘宋时,范晔也认为死者神灭,天下绝无佛鬼。数学家何承天针对宗炳所写的,指出“生必有死,形毙神散,犹春荣秋落,四时代换,奚有于更受形哉?”(《弘明集》卷四)

    中国传统文化的势力在江南较大,因而这种冲突也比较热烈;但在北朝也有相当的接触。

    佛教对一切的攻击都针锋相对地抗战,并且到南北朝末年可说已得了最后的胜利。

    佛教之成熟

    南北朝时中国对佛教已超过模仿盲从的阶段,少数人已能自悟新理,创造中国本位的佛教。如慧远传布佛教宣扬佛法,他的思想就和玄学家“以无为本”的思想是接近的。慧远早年曾研究过儒学和老庄玄学。他在庐山讲过儒家的经典。他讲《丧服经》,也讲《诗经》。他在讲《般若经》时,为了使听众容易听懂并接受,常引用《庄子》的话来作说明,使听众晓然。慧远讲儒家经典,用玄学比附佛经,解释佛教教义,使得佛教在上层知识界得以广泛传布。南北朝末年天台宗的成立与《大乘起信论》的产生可以象征这种新宗教的完全成熟。

    注释

    [1]河南中平,即今河南中牟县。————编者注

    [2]茌平县,今山东聊城市荏平区。———— 编者注

    [3]郸城,今属河南周口市,位于豫皖两省交界处。———— 编者注

    [4]根据上下文,“汉人”似更符文意。————编者注

    [5]应为公元386年。————编者注
上一页目录下一章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